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巩义市仁源水处理材料厂

联系人:孙经理

手机:15838253283(微信同号)

电话:0371-66557686

QQ在线客服:QQ

邮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巩义市工业园区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巩义市仁源水处理材料厂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柱状活性炭生产厂家控制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助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来源:巩义市仁源水处理材料厂 作者:Admin 日期:19-04-29 浏览:

  柱状活性炭生产厂家控制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助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柱状活性炭厂家控制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助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基本形成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现状和格局,治理水产养殖污染已成为控制面源污染、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水产养殖污染主要由残饵、肥料、残药以及生物代谢废物在养殖水域中过量累积造成,一方面,高密度养殖增加了投饵投肥投药量;另一方面,劣质饵料滥施滥用加剧了污染。水产养殖尾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底部沉积物的随意处置,进一步扩大了污染范围和环境影响隐患。为此,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对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合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对养殖尾水及底泥的监管亟待完善,对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一是源头控制污染,加强养殖规模和投入品的管理;二是加快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尾水及底泥处理实用技术;三是弥补监管“漏洞”,严格管控养殖尾水及底泥的排放处理;四是转变养殖方式,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水产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依据新的部门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对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几乎尚处空白状态,短板亟待弥补。为更好地控制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助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在研究我国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对典型水产养殖区域(湖北、广东、江苏等)的调研,提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相关建议。

  一、我国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捕捞国、水产养殖国和海产品出口国。养殖布局上,2017年我国水产养殖量约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8%,其中80%以上的淡水养殖产量集中在长江、珠江流域,主要水产养殖区广东、湖北、江苏等3个省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1%,形成了高密度的养殖格局。养殖方式上,我国淡水养殖以池塘养殖与水库养殖为主,其中池塘养殖面积最大,约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47%;其次为水库养殖,占比约30%。

  “十三五”期间,我国渔业逐步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转移。2018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加之国家对于捕捞渔业的限制,水产养殖业仍会持续扩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渔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在此期间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水产品市场空间会继续增大,居民对水产品的需求仍呈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支出将达到658万元,比2016年增长约22%。

  防控水产养殖污染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水产养殖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水产养殖业必须尽快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二、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与污染特征

  (一)我国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一是残饵、肥料、残药及生物代谢废物在养殖水域中过量累积造成水质下降。首先,高密度养殖增加了投饵投肥投药量。为追求产量,多数养殖者选择高密度水产养殖方式。我国水产养殖长期处于集中分布、高密度、高产出的养殖状态,规模化的水产养殖大多超过水体可承载的容量。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增大,养殖投饵率也快速升高,2017年我国水产养殖饲料产量达到2080万吨,比2000年增长约3倍。同时,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水产品呈现高度聚集趋势,鱼类等病虫害发病率增加,养殖者投入大量渔药防治病害,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其次,劣质饵料滥施滥用加剧了污染。多数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偏低,过多注重成本,对饲料和药物等投入关注不够,往往选择环保性能较低的饲料,甚至盲目使用有问题的不良饲料、原料,引发大量残饵、肥料、生物代谢废物在养殖水域中过量累积,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因融入较高比例氮、磷等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水体透明度及氧气溶解量,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普遍缺乏对尾水的处理措施。相当一部分饵料因质量、适口性、溶失作用等原因残留水体,使得养殖尾水中含有较多重金属、有机物、过量营养物质、残留药品等,绝大多数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沟渠、水体、土壤中,造成附近水体及周边环境污染。

  三是底部沉积物随意处置。水产养殖环境中底部沉积物通过再悬浮、溶解、释放等过程产出残饵、水生生物粪便和排泄物等,引发水体二次污染。我国在水产养殖底泥方面的处理及监管几乎空白,绝大多数底泥或长期深埋水底,或随意堆放在池塘周边、附近农田及土壤中,使得沉积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渗入到水体、水生生物及土壤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甚至影响到水产品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我国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特征

  水产养殖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仍在下降。2011-2015年,我国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污染比较严重,超标面积占监测面积的比例基本维持在80%以上;2015年,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超标比例分别约为85%、81%和49%。2016年全国重要渔业水域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铜超标面积在2015年基础上又有所增加。

  水产养殖污染易扩散。养殖水及底泥中大量残留的渔肥、渔药等物质不仅直接影响到水质环境,还极易扩散引发其他环境要素污染。尾水直排及底泥随意堆放,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附近水域及土壤中,污染养殖水域及其周边环境,进而影响植物、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安全,产生“连环污染”。尤其是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难以被水环境中微生物分解,长期积累并通过生物链逐渐转移放大,对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及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水产养殖方式易引发污染。一是多数养殖人员专业能力低。水产养殖对技术要求较高,但多数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偏低,过度依赖饲料商家指导,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投喂物。过度使用渔肥渔药,导致水体呈现多种多样的污染。二是养殖环境封闭。养殖水大多处于一个封闭型的、以人工调控为主的半人工控制生态系统,因环境容量有限、地理特征封闭使得水体交换和物质循环能力低下。养殖过程产生的残饵、残药、排泄废物等污染物不易转移和扩散,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大量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沉积在塘底,引发水体缺氧、黑臭,造成“富营养化”。三是网箱养殖设置不当。网箱养殖限制了水产动物的活动,对底质产生影响,因水体交换条件差,在网箱中投入渔肥、渔药等物质后,容易产生污染物的积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赤潮。多数研究表明,网箱区、围网区与对照区相比,总磷、氮含量较高,透明度和溶解氧较低,并对附近水域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加强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监管的有关建议

  (一)源头控制污染,加强养殖规模和投入品的管理

  合理确定养殖规模。科学制定水产养殖规划,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严格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

  源头控制水产养殖污染,一是严格管控渔药、渔肥等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对投入品生产、流通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企业生产、销售饲料和鱼苗等情况,严厉禁止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不良苗种及高毒、高害的渔肥、渔药等物质生产、流通。积极推广高效优质饲料,加强对养殖从业者的技术考核和评估。二是全面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技术和环保意识。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采取知识讲座、宣传教育、指导帮助等方式提高养殖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与环保意识。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要认真规范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等,坚持对症用药、适时用药和适量用药,坚持达标防治。

  (二)加快技术研发,培育尾水及底泥处理实用技术

  加快研发尾水处理及底泥修复治理技术,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养殖尾水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措施,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通过底泥修复处理、植物吸附转移、回收利用等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底泥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三)弥补监管“漏洞”,严格管控养殖尾水及底泥排放

  当前缺乏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地方标准与有效管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必须加强源头控制,避免污染物的转移扩散。

  一是加快传统池塘的升级改造,完善尾水、废弃物收集处理装置。大力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开展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合理选取相宜的水质净化设备、养殖尾水处理和粪便收集等装置,构建完善环保设施系统。

  二是强化环境监管,明确职能分工。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应加强水产养殖监管合作,设立完整的水产养殖业管理系统,把环境问题纳入水产养殖业的管理要素中,尽快制定出台更加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在现有职能分工情况下,应进一步细化养殖管理部门的环保职责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养殖监督执法。

  三是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测和养殖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养殖水域及其周边的环境预警评价机制。加快研发使用高科技自动监测设备,全力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管理自动化、用药合理化,及时掌握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情况和变动趋势。

  (四)转变养殖方式,实现水产养殖与水环境保护双赢

  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资源短缺、污染防治、疫病防控等一系列问题,监管水产养殖污染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大养殖科技投入,加快推进实施水产养殖科研重点研发计划,鼓励水产养殖单位改变单一、高密度、大量投饵网箱养殖的方式,推广综合种养、鱼菜共生、池塘循环水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开展绿色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建设,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引导水产养殖业绿色、持续发展。

更多柱状活性炭厂家详情点击:http://www.lvliaochangjia.com/

相关产品
水处理药剂系列
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系列
管道伸缩器系列
活性炭系列
金刚砂
水处理滤料系列
纤维球系列
水处理填料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