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仁源水处理材料厂
联系人:孙经理
手机:15838253283(微信同号)
电话:0371-66557686
邮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巩义市工业园区
新型立体弹性填料厂家21项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标准编制纪实
新型立体弹性填料生产厂家21项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标准编制纪实。近期,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组织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以下简称海洋减灾中心)等单位编制的21项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发布实施。随后,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组织沿海各地县级以上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技术人员千余人围绕21项技术标准实施进行培训,有效指导地方政府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工作,把“生态减灾”理念贯穿海岸带工程建设全过程,推动建设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的综合防护体系。
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
据悉,21项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共分为3类:一是红树林、盐沼、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砂质海岸等典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和评估技术方法10项;二是海堤生态化、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典型生态系统修复等技术方法10项;三是项目监管监测技术方法1项。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第1部分:总则》明确了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范围:向海侧延伸到15米~20米水深,向陆侧延伸到适宜沿海防护林种植的边界线。
海洋减灾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引导沿海各地政府部门按照“生态减灾”理念开展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编制组在编制《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时,首先设置了红树林、盐沼、砂质海岸、海堤生态化建设、连岛海堤和沿岸工程整治改造等修复内容,后来又增加了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等具有减灾功能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方法体系。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以推动建设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的综合防护体系为目标,对保护修复工程关键技术环节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适宜性评价、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等内容,有效增强了工程前期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实施中期监管的规范性、项目实施后期效果评估的准确性。
其中,适宜性评价是基于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当地现状、海洋灾害等自然条件和拟实施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为实现生态和减灾协同增效的目标,分析是否适宜开展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而进行的综合评价。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提升方案设计的科学可行性,为项目实施达到生态减灾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以红树林生态修复为例,如果工程区域具备红树林资源,相关单位需要开展红树林生态状况和减灾功能评估。根据《海岸带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3部分:红树林》,如生态状况评估结果为“受损”或“严重受损”时,需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综合考虑红树林植被密度、宽度等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其减灾功效。修复工程完成后,相关单位要按照《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第2部分:红树林》,对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
多方调研科学编制标准
早在2017年4月,海洋减灾中心就启动了技术标准编制的研究论证工作,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标准。
2017年5月,海洋减灾中心工作人员赴山东省就生态修复工程的海洋防灾减灾功能进行调研,实地了解滨海湿地植被的消浪弱流减灾功能等情况。2018年1月,海洋减灾中心工作人员赴上海市就盐沼等生态减灾功能进行调研,并于8个月后再赴上海市现场调查台风影响期间的盐沼生态减灾功能相关情况。
2019年4月,由我国生态、减灾等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组正式成立。2019年7月,编制组赴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地开展珊瑚礁减灾功能现场调查,实地考察当地珊瑚礁受台风“山竹”影响一年后的恢复情况。2019年9月,在台风“杨柳”“剑鱼”登陆后,编写组赴海南省三亚市就珊瑚礁防灾减灾功能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珊瑚礁生态系统发挥的消浪弱流减灾功能以及其遭受风暴潮等海洋动力灾害影响后的情况。
通过多次现场调研,编制组初步了解了红树林、盐沼、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砂质海岸等生态系统海洋减灾功能的机理,掌握了定量评估的技术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但在国际上已经有例可循。近年来,荷兰、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政府逐步转变海岸带防护理念,由实施海岸带“硬式”工程防护转为实施“软式”生态防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洋灾害影响,提升了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注重总结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沿海防护工程实际情况,有效提升了技术标准编制的科学性。
使防护体系更具韧性
据了解,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通过实施海岸带防护工程生态化建设,促进海岸带生态功能的修复和恢复,实现生态和减灾协同增效,提升沿海抵御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
海洋减灾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提出的基于“生态减灾”需求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对于我国来讲是一个新事物,现有技术储备、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制约了工程建设进度。
当前,由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涉及生态、减灾、水利、环境等多个领域,如何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功能、在保障现有海岸带防护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态化建设,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方法建立等环节还较为薄弱。要将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涉及的“生态减灾”理念转化为具体项目落地,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力度、完善技术方法体系,为地方政府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海洋减灾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为推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海岸带生态和减灾协同增效,需要在梳理现有海岸带保护修复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针对适宜性评价、建设实施、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方法的研究,形成一系列技术规范指南,建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方法体系,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最终实现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目标,构建基于自然的、更具韧性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
更多新型立体弹性填料厂家详情点击:http://www.lvliaochangjia.com/